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en
關于鴻圖
當前位置:首頁 > 關于鴻圖 > 新聞中心
發布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2021-2023)規劃”
發表時間:2020.11.30 15:20:35
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2021-2023)規劃
 
    為進一步推動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重要主體作用,強化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帶動引領示范作用,按照《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發改社會【2019】590號)和《廣東省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工作方案》(粵發改社會函【2019】3514號)等文件精神,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創新,積極探索,致力做好帶頭引領作用,以謀求“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促進社會與技術共同進步。
    2020年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多年來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的豐富經驗、工作成效和業績,經自主申報、地方初核、部門審核、專家嚴格評審及公示,有幸入選廣東省肇慶市第一批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入庫名單,為進一步將產教融合工作做細做實,現結合本公司實際,特將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來三年(2021-2023)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規劃如下:
一、發展現狀
(一)公司基本情況
    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公司成立以來,堅持以人為本、產品與技術創新持續穩定發展的理念,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和自身實力。截止2020年10月,公司擁有發明專利26件、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7件、軟件著作權3件;員工2687人,其中大專學歷496人、本科學歷270人,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18人,為公司研發創新奠定了人才基礎。
(二)校企合作基礎
    公司先后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創辦在職研究生班,與湖南漣源工貿職業中等學校建立“鴻圖班”校企合作,與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成立“廣東鴻圖壓鑄模具人才訂單培養班”、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建“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輕合金精密成型工程國家研究中心產業應用基地”,委托國家開放大學開展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數控技術等專業大專及本科學歷教育;同時與國內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多家院校進行產學研合作,每年招收大量應屆畢業生,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人才技術支撐。
二、發展思路
    未來三年內,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進一步鞏固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著力解決制約校企合作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積極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辦學模式,堅持校企合作方針,創新“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緊密型校企合作機制與體制,努力實現校企人才共享、設備共享、技術共享、校企文化互補、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關系,全面提升學校辦學能力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三、合作院校選擇
    公司將保持原有校企合作關系基礎上,以機械設計、模具設計、數控加工、自動化、工業工程、材料學等工科為主要優勢學科的大學及職業技能院建立積極合作關系,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肇慶學院、廣東理工學院、肇慶市技師學院等各種院校。
四、預期目標
(一)通過校企合作中的定向人才培養機制、項目合作、學術交流平臺、校企互聘、同教同學等形式,拓寬企業各類人才的視野,促進企業自我研發能力的提高,從而全面提升企業整體影響力。
(二)通過校企合作中“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新型學徒制”培養模式,以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以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規范及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內容,通過企校雙師、彈性學制等制度保障,培養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企業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引進更多的優秀的,與需求相符且專業對口的學生提前進入公司實習,讓實習學生提前了解崗位工作內容、企業文化,增進企業認同感,增加實習學生保留率,同時縮短公司新員工培訓周期及培訓成本,亦可緩解企業階段性生產人員緊缺問題。
五、合作內容及方式
    公司與各大高校及高職院校合作內容及方式初步確定有:定向人才培養、合作辦學、科研項目合作、學術交流、校企深度融合等,隨著合作的加深和需要,將拓展更深層次的合作領域。
(一)訂單培養、合作辦學
    校企雙方將在機械加工技術(數控方向)或其他工程類專業選拔組織一定數量的學生為定向培養,輸送人才,并命名為“鴻圖班”,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雙方將根據訂單班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共同制定完成學生實習實訓計劃實施和安排;企方依教學要求接受訂單班學生觀摩、操作、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并配合教學計劃為訂單班學生提供設備、場地、人員等方面的支持;關注參與訂單培養學生的外部論證,實現培養內容的社會適應性和合作崗位針對性的充分兼顧與融合,在滿足本企業合作崗位要求外,避免學生形成培養內容的針對性太強而知能面過窄,從而導致學生進崗后的轉崗困難。
(二)新型學徒制培養
    在企業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與相應企業合作,采用“企校雙制、工學一體”,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新型學徒。以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以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規范及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內容,通過企校雙師、彈性學制等制度保障,培養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企業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科研項目合作
    充分借用高校的師資、重點實驗室、科研研究基地等研發平臺及社會影響力的優勢,借助高校的科研師資力量,開展科研活動。將通過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的聯合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的共同研制開發及在制產品難題的攻克等方面展開科研合作。
    公司與上海交大共建了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分中心旨在“科技創新、產業市場化”方針指導下,探索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新途徑,加強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中間環節,促進科技產業市場化。未來合作的研究方向與內容:
1、研究新型合金材料,擴大壓鑄件的應用。
(1)研究基本化學成分(不加Ti)對合金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2)研究Ti元素對合金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3)改善50T壓鑄產品屈服強度的綜合方案的提出。
2、研究新型熱處理工藝,提升鑄件產品性能。
(1)固溶溫度和時間對鑄件力學性能及組織的影響;
(2)時效工藝對合金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3)熱處理工藝對合金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機理的探究。
3、研究新型壓鑄沖頭、料筒技術,提升產品使用壽命。
(1)研究更耐磨的材料或者涂層工藝解決料筒沖蝕的問題;
(2)通過優化結構設計(尺寸、溫度控制)提升沖頭和料筒的使用壽命;
(3)研究獲取沖頭和料筒失效過程中相關數據的檢測方法;
(4)研究料筒的內壁涂層的制備方法,研究涂層與實用壽命的關系、涂層與成本的性價比關系。
(四)學術交流
    借用合作高校的國內外影響力,有選擇的參與合作高校組織及舉辦的專家培訓、進修學習及技術研討活動等,以推廣我公司產品、尋求新的客戶或新的發展機會、拓展技術開發思路。
(五)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雙方互認掛牌、就業推薦、員工培訓合作:校方在企方掛牌設立“某某大學實驗實訓基地”,企業在校方掛牌設立相應的“某某公司人力資源培訓基地”;校方借助繼續教育、職業資格培訓等教育教學資源優勢,按照企業要求,為企業員工學歷提升、技能鑒定、崗前培訓等提供條件。校企共同協商確定宣傳形式、范圍及內容,宣傳內容客觀、真實,以求雙方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學院薪酬福利待遇
    企業將不斷改善學員的薪酬福利待遇提高學生參與學習實踐的積極性,同時為學員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加強與學校、學生的交流,宣傳“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訂單班”的優勢,提升學員參與的積極性。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切實做好帶徒師傅后備培養工程,同時加強校企合作,保質保量地完成培訓任務,著力提高培訓人員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改進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
(三)利用好政府相關政策支持
    在現有一系列政策基礎上,積極爭取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包括高校合作平臺搭建、校企合作資源支持,建立企業與學校共贏長效機制,合力構建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
(四)健全組織機構
    校企雙方共同成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同志任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各對應部門負責人為工作組成員,負責規劃編制、立項、實施和協調管理等工作,同時明確合作考核責任及目標,確保產研合作規劃的順利落實。
(五)規范工作流程
    進一步規范校企合作工作流程,完善校企合作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保障學生、企業、學校的合法權益。
粵ICP備09205031號 肇慶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備案編號:4412833000509